云南昭通念好就业稳字诀提质增效斩穷

2023/6/20 来源:不详

北京荨麻疹治疗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昭通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集革命老区、自然生态脆弱地区、散杂居民族地区于一体,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最难啃下的“硬骨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亦是脱贫之根。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昭通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四篇文章”之一,按照“保存量、扩增量,抓重组、优结构,建机制、促稳定”的思路,以提前摸底、提前组织、提前对接、提前准备“四个提前”布局,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截至4月7日,昭通市.20万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69万人,当前稳定就业率69.39%;.55万贫困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79.25万人,当前稳定就业率75.80%;13.79万易地搬迁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11.45万人,当前稳定就业率83.07%,有劳动力的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内外联动“组合拳”

转移机制“立体化”

2月18日早上,钱良雄和名昭通老乡乘坐云南省首趟务工专列,启程赶赴浙江海宁。

钱良雄家住彝良县白岩村。疫情期间,村里很多人都没办法出去务工。

“太感谢政府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在外面打工,每个月能有近元的收入,如果再不出去收入就断了,就没办法脱贫了。现在全家人又有了希望。”钱良雄说。

钱良雄道出了昭通市很多贫困群众的心声。

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回乡过春节的群众无法按时返岗。昭通市以“企业一复工,员工送到岗”为目标,全面启动专车、专列、包机陆空联动的“点对点”输出模式,打造“用工闭环”,实现家门、车门、厂门三相连,确保昭通籍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就业。

截至4月7日,昭通市已经实现省外转移就业.25万人,通过“点对点”输出20.09万人。

昭通市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超过万,务工收入是农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同时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全力以赴探索立体化转移就业机制,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取得实效,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昭通市人社局局长申时燕说。

近年来,昭通市在实践中建立稳定的劳务协作机制,力求高度组织化转移输出。为了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昭通市依托在长三角、珠三角建立的25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摸清各地各类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建立企业岗位需求清单,按劳动力就业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实现定人定岗定向输出。

走得出,还要稳得住。昭通市充分预判疫情下复工企业大量缺工的实际,与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签订了份劳务协作协议,完善就业信息交换、互建驻外工作站、扶贫车间引进建设等措施和协作方式,从强化输入地服务保障上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

层层发力“一盘棋”

服务机制“网格化”

“离家打拼的昭通亲人们: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战役打响后,大家积极响应号召,走出家门务工,走出大山就业,昭通人社部门将始终和大家站在一起……”4月5日,昭通市人社局发出了一封给外出务工人员的信,纸短情长。

精准、暖心的服务,一直是昭通市人社部门与几百万外出务工人员之间的桥梁。

昭通市芒部山村党总支书记罗维钟谈到就业服务时,感慨良多:“我们村人多土地少,要想脱贫出列,只有靠外出打工。在镇劳保所的指导下,我们把全部的政策都用上了,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全村老百姓脱贫。”

目前,芒部山村有劳动力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在省外务工人,县外省内务工人。罗维钟书记说,做好就业服务是有“绝招”的,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长随时掌握本组人员务工变化情况,第一时间报给村里,村上及时把情况录入电脑。

这样的“绝招”,是昭通市层层发力“一盘棋”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缩影。

几年来,昭通市建立起“市级统筹抓总、县级主动作为、乡村具体落实”的上下联动网格化就业服务机制。

昭通市人社局副局长邓怀江介绍,当地在所有贫困乡镇和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个,将全市划分为个网格,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就业服务网格。

“我们做到了每个劳动力都有一名干部包保联系,按照基本情况、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岗位需求‘四清’要求,形成就业需求清单,通过点对点信息发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5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