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卫右所在哪里

2022/8/17 来源:不详

江苏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孙成鹍孙天武

摘要:朱元璋于公元年登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都应天府(今南京)。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兵30万兵,分两路征云南。一条称为普安道,另一条称为乌撒道。敉平云贵后,明朝在乌撒道上设置4卫1所,即永宁卫、赤水卫、毕节卫、乌撒卫,史称贵州西四卫,1所即普市守御千户所。毕节建卫时下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明永乐十二年()乌撒卫七星关守御千户所划归毕节卫,这时毕节卫领六个千户所。其余“五所”均在今毕节辖区,唯“右所”在今镇雄境内。本文结合有关史料,碑记、家谱等资料,对毕节卫右千户所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有可能设右所的点进行对比探讨,试论右所极有可能设置的地点。

关键词:右千户所云南布政司历史沉淀西南古道柳林画松城

历史背景

朱元璋于公元年登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都应天府(今南京)。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30万大军,兵分两路挺进云南。一路由都督郭英、胡海洋等领兵5万“由永宁趋乌撒”;主力由傅友德、蓝玉、沐英三将军率领“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在曲靖白石江击败盘踞云南的元梁王主力。胡海洋等“自赤河进师,与乌撒诸蛮大战”,傅友德遵循朱元璋战前部署率兵增援,“蛮众力不能支,大溃”,“遂城乌撒,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进而平定云南。洪武十五年()正月,设置贵州都司及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黄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安、水西、乌蒙、芒部(随即改设芒部府)、尾洒等14个卫。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前沿,是明朝边疆经营的重点。

根据万历丁酉年()《毕节卫志》、乾隆二十三年()《毕节县志》等史籍记载:洪武十五年()正月,置乌撒卫、乌蒙卫、芒部卫(随即改设芒部府)。十七年()二月,移乌蒙卫于毕节改为毕节卫。同年置七星关守御千户所隶乌撒卫,永乐十二年()七星关守御千户所改属毕节卫。毕节卫设左、右、中、前、后、七星关等六个千户所,筑毕节卫城驻守。左千户所在今七星关区小坝镇,右千户所在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前千户所在今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办事处,后千户所(一说由二龙关守御千户所改置为毕节卫后所)在今七星关区青场镇,七星关守御千户所在今七星关区杨家湾镇。这说明明朝毕节卫右千户所的治所在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无疑,那关于“右所”的蛛丝马迹都有哪些呢?

孙逸明制作

有关“右所”的记述

《孙氏墓碑》:镇雄县大湾镇玉田村者午寨孙氏云林(约生于清雍正年间或乾隆初年)公墓,墓碑立于清咸丰四年(),清光绪丙午年()三月初二日其后人对坟墓进行修缮,在原碑上加刻了碑文字迹,并对碑文内容作了部分改动。其碑序文:“我始祖江南发派迁于云贵毕节后右所属镇地住于者午寨。”

《申氏族谱》:申召禄于明洪武十三年随军入黔,官至提督,守毕节卫右所,洪武二十三年率军入芒部白鸟(今镇雄县塘房镇白鸟村),至今遗传19代。

《李氏墓碑》:年在镇雄泼机李官营李氏祖茔修缮志:毕节卫左所在今小坝新街场,右所在今青场镇,前所在今海子街前所村,后所在今镇雄泼机镇二龙关附近,七星关守御千户所在今杨家湾七星村。李官营当属右所。

《孙氏族谱》:据毕节赫章源于清初《孙氏族谱》手抄本、毕节中屯清同治五年()《孙氏族谱》木刻本等记载,孙氏荣公“洪武十四年()征乌蒙七星关守御,调毕节卫右所实授百户”。荣公曾孙孙礼袭百户职,后积军功升毕节卫右所副千户、正千户。

《嘉靖三十四年贵州乡试录》:据孙梦醒提供原本藏于宁波天一阁的《嘉靖三十四年贵州乡试录》载,“嘉靖三十四年()钟朝用任毕节卫右所副千户。”

镇雄大湾孙氏云林公墓碑(孙梦醒提供)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笔者所收录到的有关“右所”的记述。但是,右所有可能在今天镇雄的哪些地方呢?查遍明万历丁酉年()《毕节卫志》、乾隆二十三年()《毕节县志》、乾隆四十九年()与光绪十三年()《镇雄州志》等典籍均无明确记载。现根据有关方志史籍以及民间有关资料等分析研究如下:

镇雄历史沿革

根据《镇雄县志》等记载:明洪武十五年()正月,设芒部卫指挥使司,随即改设芒部府,隶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隶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芒部为军民府,辖阿头(赫章)、易溪(威信)、易娘(彝良)三部。不久,改阿头为阿都府。明嘉靖五年()四月,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分所属彝良、母享、落角利(今威信)之地为怀德(今镇雄县牛场镇却佐)、威信(今镇雄县母享镇)、归化(今彝良)、安静(今威信)四长官司。万历三十七年()五月,改称镇雄府。明代镇雄府地理位置:东接水西,南邻乌撒,西连乌蒙(今云南昭通),北达戎州(今四川宜宾)。清雍正五年()改隶云南,属迤东道。六年()降府为州,属乌蒙府,辖彝良州同、威信州判、母享巡检。乾隆四十八年()增设牛街知事。光绪三十四年()升为直隶州,同年分设彝良县,仍隶镇雄州。民国二十三年()分设威信县。年建立镇雄县至今,属今云南省昭通市。

可能设“右所”之地

青场镇,据“李氏墓碑”:右所在今毕节七星关区青场镇。按照贵州《大定府志》《毕节县志》《毕节县志稿》等记载的毕节卫正北17屯堡中,就包括了后所屯(吴家屯),即今天的青场镇。所以,青场镇是“后所”,并不是“右所”;又有“后千户所在今七星关区青场镇”的叙述,故,李氏墓碑叙述有误。

泼机镇,据《镇雄州志》载:雍正七年()清丈土地,镇雄全州划为10里。上南乐善里:里所设在泼机。第一甲,大湾、吗哩城、平坝、柳林、上坝、陈贝屯、赶场坝;第二甲,官房寨、白鸟屯(在今塘房镇)、点卯;第三甲,旧邨(旧府)、坝口河、葛家河、头屯、中屯、翟底河、花渔洞;第四甲,播基、李官营(在今泼机镇)、小平坝(在今泼机镇)、痕底、张基屯(在今泼机镇);第五甲,官房。李氏墓碑有“李官营当属右所”的叙述。那么,李官营属于今镇雄县泼机镇的一个行政村,会不会当时的右所就在泼机呢?

由于青场镇离泼机镇约13公里,距离较近,从逻辑上和方位上来讲,不可能在青场镇设后所,又在泼机镇设右所。

镇雄县母享镇一角

母享镇,母享镇是镇雄县境内的古镇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沉淀。据《镇雄州志》、《镇雄县志》等史籍载:嘉靖五年(年)四月,明王朝为了“改土归流”,以芒部土司陇氏正支无嗣,经朝廷决议,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设流官,同时于莫响(今母享镇)设威信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改称镇雄府。清雍正六年()降府为州,属乌蒙府,母享设巡检。七年()清丈土地,镇雄全州划为10里。下南靖远里:共五个甲87个村寨,里所设在母享。第一甲,大坝(今属黑树)、马场(今花渔洞马草场);第二甲,茨竹坝(今属火草)、凉水井(今属石田)、龙塘坝(今属毛坝)、湖广寨(今毛坝与玉田交界处);第三甲,香坝(今属玉田)、鱼洞(今玉田花渔洞);第四甲,母享、串九、斑竹林、木落、法泥(今黑树法坭)。清乾隆四十七年(年)设母享塘,派驻兵5名,由镇雄城左军二司把总所管。民国元年(年)母享设分治委员,次年改设下南区团。民国六年(年)二月母享设县佐署。民国二十三年(年)设第三区,次年(年)改县佐署为母享厅。民国二十九年(年)设母享镇。

历史上不见其有过“右所”的称谓。如果在母享镇建过右所,那么在其周边必然要驻兵,驻过兵的地点就少不了带有“屯”和“堡”的地名流传下来,但是,在母享镇及其周围根本找不到带“屯”和“堡”的地名。

母享镇老街上为数不多的老民居

大湾镇,大湾镇是镇雄县境内的古镇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在旧社会(具体时间待考)是当地彝族土司陇氏的驻地之一,现今陈立在镇雄县人民公园里面的浮雕石大门是从大湾镇拖来的。七十年代,镇雄恢复高中,镇雄县把第三中学和镇雄县民族中学都建在大湾,后来,第三中学改为今天的大湾中学,县民族中学已迁进县城。

据大湾镇玉田村者午寨孙氏云林公墓序文:“我始祖江南发派迁于云贵毕节后右所属镇地住于者午寨。”可否译为:我始祖是属于江南发派的,从江南迁于云贵毕节,后来,右所被划为镇雄的地盘,我们就住在右所所辖的者午寨。很清楚,说的是者午寨属于右所的地盘。可以推之,大湾也是属于右所管辖,但是并不是说右所在大湾。

陈贝屯村后面的青山

陈贝屯,陈贝屯是明军征南进入镇雄后的一个重要的驻军地点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

据《云南镇雄:年前屯军50余万人,来自山东湖广等》(网络文章)载:“明洪武十五年,明军在平定云贵高原后……现在镇雄以堡、屯为名的村庄,基本都与明朝军队屯田戍边相关,例如镇雄一个叫陈贝屯的地方,就是当年卫所的一个军事指挥中心……”“明军在平定滇东北地区后,在镇雄境内设立了芒部卫,下设头屯、中屯、梢屯,陈贝屯等,而陈贝屯就是这几个屯的军事指挥中心。”综上所述可得知,陈贝屯只是卫所的一个军事指挥中心,并不是右所所在地。军事指挥中心是军事机构,右所是行政机关,这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根据当时的卫所机构人事配置,行政军事管理分为都司、卫、所、屯堡(伍)四级军事机构负责制。屯是军队屯田地方,堡是移民居住的地方。又据《简述明朝毕节卫社会状况》(作者:孙梦醒)一文的《营伍分布》章节所归纳的北里外2甲5伍中,就包括陈贝屯伍,说明陈贝屯是“伍”的级别,仅是一个“屯军堡”之地,是在右所的管辖之下,并非是右所所在地。

镇雄中屯既密古战壕遗迹(龚勇摄)

柳林,即今中屯镇柳林村,这里极具军事价值和历史。

地理位置:中屯镇地处镇雄县城南部,东邻泼机镇,南接贵州省赫章县哲庄镇和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河乡,西连场坝镇,北靠县城南部新区。镇政府驻地距镇雄县城15公里,距赫章县城61公里,有镇雄“南大门”之称。柳林是中屯镇的一个行政村所在地,地处中屯乡东北面,距镇政府5公里,距镇雄县城20公里。东邻泼机,西邻中屯,北邻坪坝。综上所述,中屯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点就在柳林。柳林处于“鸡鸣三乡”的战略位置,又因泼机、坪坝均地处坝区,中屯地处半坡位置,而柳林则位于三个乡镇结合点的高海拔山区,居高临下,在此便可俯瞰周围动静,也便于调度周边部队,可以“一呼百应”。不但可以制约“三地”,还是阻止蛮夷南进贵州扩张的咽喉要塞。进可攻退可守,易守难攻。

历史沉淀:根据光绪十三年()《镇雄州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朱元璋遣征南将军傅友德出征云南,攻破乌撒,芒部土司归附明朝。洪武十五年()正月设芒部卫指挥使司,隶云南。傅友德调指挥郑祥(安徽合肥人)在稍屯(今镇雄县中屯镇柳林)画松山(今平坝河下段)筑城戍守,其城称花通城。明军班师后,郑祥调大理卫指挥,城废。据《镇雄风物志》中的《镇雄古城街道》(作者:项国香)章节载:“画松城,旧名花通城,在城南二十里柳林之花通山,即今柳林中田坝。系明洪武十五年()秋,颖川候傅友德调大理指挥郑祥率兵戍芒部时所建,为土城,不知其城规模。后来郑祥回师大理,土城即废,清光绪年间遗址尚存。据《镇雄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年10月出版发行)中的《镇雄明清时期大事记》章节载:“明洪武十五年(年)秋,傅友德派指挥郑祥在画松山(今中屯区柳林乡)筑城留守,其城称画松城或花通城。明军班师后,城废。复于纳冲建府城。”第五节《镇雄明清城池》(第52页)载:“明朝洪武十五年()秋,颖川侯傅友德征南,调指挥郑祥在柳林花通城建画松城,又名花通城或芒部城。后兵还城废。嘉靖五年()改芒部府为镇雄府后,程洸任试知府,在松林湾吗里(今上坝)筑吗里城。清朝雍正五年()改土归流,降镇雄府为州,移州城建在今县城所在地。”第六节《芒部土司归明》(第页)载:“洪武十五年秋,傅友德派指挥郑祥于芒部筑城留守。筑城旧址,在今中屯柳林花通山。其城称画松城,亦称花通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今云南镇雄西南七里有芒部故城,乌蒙子芒部居此,因号芒部,元时归附,置芒部路,明置府,使土官陇氏世守其地,嘉靖时置镇雄军民府。”镇雄禀生叶如瑄《花通土城流浏览》七律言:“四围山色翠茏葱,凭吊荒城日始东。铁券犹忘颖国绩,汗青底著指挥忠。沾衣松雾微成雨,年面花香下向砚。遗垒绯回春欲暮,一杯太淡夕阳中。”又据《被遗忘的辉煌历史!镇雄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来是在这里!》(镇雄微生活网站网络文章)载:“……芒部土府故城何在?……一说在今镇雄县城南10余公里的柳林花通山,故名花通城,又名画松城。明洪武十五年()秋,颖川侯傅友德命大理指挥郑祥率部戍芒部,于花通山筑土城。后郑祥回师大理,土城即废。综上所述,芒部城并非今之芒部,实为画公城也。”由此可知,镇雄府城的发展经历了画松城到吗里城再到今天镇雄城的过程,可以说,画松城为今镇雄城的前身。

旧府大荒地古营盘遗迹(龚勇摄)

文物器宝:诸葛碑,据《镇雄州志》载:城南十里坝口河岸上世传武侯南征此,树碑遗记,年久其文剥蚀不可读;《镇雄文物》载:“一九七四十一月,城南柳林潘兴友在一古庙前掘出一个长坟许的表铜人像,一九七八年潘被斗争,此铜人被没收,至今尚无下落。”

民间素材:据家住柳林的常桃柱撰于年12月1日的文章《柳林》载:出镇雄城,往南十五里,就是平坝村,过平坝就进入柳林。柳林自古有官道出口,南通毕节,西达赫章,属云贵往来要道。明洪武年间,傅友德征南,自贵州境内入滇东北,其部将屯兵镇雄南部,前锋防卫驻翟底河下游头屯,第二道防线在中屯,第三道防线即指挥中心和后勤供给营寨就在柳林,当时名为稍屯。郑祥扎营柳林,凭依雄峰险要,筑土城防卫。土城北通镇雄城南部关隘石关,在石关筑烽火台。石关之东,地势高险,视野开阔,依山临水,进可攻,退可守,郑祥在此设营,与土城、石关互为犄角。土城内外,春秋花开烂漫,尤以五月杜鹃红艳似火,故此城名为花通城,此山又称花通山。柳林之西,山峦起伏。云贵平定之后,郑祥奉命收兵,土城闲置。明末,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第十一世孙操政将军常应,随同太常少卿王善南征平叛,与贵州安邦彦、奢从明之地方武装鏖战于云贵赤水、渭河之间,功成国破,清军入关,无朝可归,就地散兵,常应解甲化妆成平民,辗转流落至柳林,筑室定居。柳林花通山之侧,有常应陵墓。

军事中枢:明万历《毕节卫志》、乾隆《毕节县志》等记载,毕节卫正北与芒部土司领地(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南部接壤,犬牙交错。毕节卫正北布局有17屯堡,其中在今镇雄县境内有12屯堡:簸箕屯(在今镇雄县泼机镇),李官营(在今镇雄泼机镇),小平坝(在镇雄今泼机镇),张基屯(在今镇雄泼机镇),白鸟村(在今镇雄县塘房镇),陈贝屯(在今镇雄县乌峰镇),上坝(在今镇雄县旧府紧邻中屯镇平坝),大平坝(即今镇雄县中屯镇平坝),头屯(在今镇雄县中屯镇),中屯(在今镇雄中屯镇),稍屯(在今中屯镇柳林村),柳林(即今中屯镇柳林村)。这12个屯堡中,以今镇雄县中屯镇柳林为中心连成一片有8个,即张基屯、陈贝屯、上坝、大平坝、头屯、中屯、稍屯、柳林。在毕节的有5屯堡:殷官屯,汪家堡(白果屯),后箐屯,龙官屯,后所屯(吴家屯),从地理分布格局来看,柳林处于中枢位置,相当于其周边屯堡的“心脏”。据《镇雄县志》第二章节《镇雄地理位置》(第33页)载:“明代,称镇雄府。东接水西,南邻乌撒,西连乌蒙(昭通),北达戎州。东西广里,南北袤里。府城建在乌峰山南麓纳冲河畔的吗里(今松林湾上坝)。”可以推测,作为府城“堡垒”的右所,承担起“门卫”的作用,当然要设置在一个比较关键和恰当的位置,既不能离得太近,也不能隔得太远。柳林恰巧就在松林湾的正对面,且相隔二十公里左右,既可遥遥相望,遥相呼应,便于传递烽火观其动静,还有缓冲距离。

古道交通:据《镇雄县志》第七节《镇雄明清地方武装》(第页)载:清乾隆四十七年(年)近城南设白鸟、木黑、母享、仁里、柳林、翟底河、张基屯、吴家屯8塘。除母享、翟底河兵各5名外,其余6塘兵各3名,共28名,系城左军二司把总所管。白鸟、木黑、母享属僻壤,其余属孔道。”说明柳林是孔道,即必经的关口。又据近年来民间已发掘的镇雄伍德天坑旁的古道(又称“石阶路”),经笔者了解,此古道向北可达四川,向南延伸至柳林,通往毕节,属西南古道的一部分。这就说明“柳林自古有官道出口,南通毕节,西达赫章,属云贵往来要道。”柳林处在交通要道上,一是便于调兵遣将,二是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凸显不可替代的军事战略位置,不但可以阻止蛮夷南进贵州,还可保障古道的畅通和安全。

民间探究:据毕节市的孙梦醒、龙虎、林登宏等有关学者讨论,认为右所在中屯一带的可能性极大;另据曾留学法国,现在上海搞教学且致力于研究镇雄历史的小岳认为,右所“在中屯的一些地方,但还需要核实”。

所得结论

经对比研究,综合分析和理论判断,柳林一带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战略位置优势。可以想象,作为明朝调北征南大动干戈,用心良苦所建立起来的西南地方政权之一毕节卫,在其配制的“六个卫”中,唯一一个设在镇雄境内的右所,没有一定战略价值的地方当然不会选择。作为现今的学术探讨来讲,如果不具备一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地方,当然不符合逻辑和右所应有的“身份”,也不会使人信服。综上所述,在今镇雄辖区内比较有可能的地点中,包括泼机、母享、大湾、芒部、牛场、平坝、陈贝屯等等,论历史风物和战略位置,没有一处可与柳林相提并论的。所以,当年右千户所所在地,极有可能就在柳林一带。

笔者在镇雄县坡头镇岔河峡谷考察

参考文献:

[1]《毕节县志》清朝乾隆二十三年().

[2]《明朝毕节卫乡试录》.

[3]屠述濂,吕心哲.《镇雄州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复制本.

[4]吴光汉,贡生宋.《镇雄州志》清光绪十三年().

[5]王荣义,项国香《镇雄县志》全一册,云南人民出版社,年.

[6]白华,耿嘉《云南文史博览》云南人民出版社,—07.

[7]向万军.《镇雄文史资料》(委员学习专辑),政协镇雄县委员会,—12.

[8]孙梦醒.《看看吧!明朝毕节卫就是这样子》“一家之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