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通达老区新颜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

2023/2/17 来源:不详

白癜风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1014/9560390.html

昭通古称朱提,曾是“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的地方。乌蒙山、四川盆地、大凉山、五莲峰在这里碰撞交会,金沙江、朱提江、牛栏江三江分流切割, 斧神工的大自然绘就了这里秀美神奇的独特风光,也造就了海拔高差近米的深山峡谷,形成了“说话听得见,走路转一天”的天然屏障。

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洗礼,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各民族交汇交融的深厚历史底蕴。

新时代的奋进号角,让深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愈加灿烂。

近年来,昭通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昭通市情,把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 的民族 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互促互融,为昭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活力,正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奋力奔跑……

■在正道上前行

“今天,我们在这里 相聚,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缔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同盟,承诺用我们的声音、行动,增强‘五个认同’,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 利益、神圣职责,努力为实现昭通市‘三个定位’目标和‘四篇文章’要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镇雄、彝良、威信三县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签约仪式上,这句话是各方的共识。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昭通市深刻认识到要把新时代 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最根本的遵循是坚持 的领导。

为不断加强和完善 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治基础,昭通成立了以市委、市 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每年安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并纳入财 预算。结合实际制定了《昭通市深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行动方案》《昭通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十进十促”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实施“五大工程”和“十进十促”为抓手的示范创建格局。把高标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刚性目标,坚持从更高站位贯彻民族工作新要求。

从省内 家“新时代讲习所”到遍布乌蒙大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昭通统一战线的“乌蒙同心讲堂”到村村寨寨的各族群众组织的文艺队,昭通市广泛动员,通过讲 课、专题宣讲、专家解读、交流心得、板凳会、院坝会、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阐述着在 的领导下,昭通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的昭通故事。

奋力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贡献力量和智慧,成为昭通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始终的坚持。

■在大道上奔跑

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唐改“石门道”,道路延伸着昭通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也承载着昭通各族人民的期待与希望。

道路的变迁,体现着这片热土与外界交流的渴望,也见证着昭通在历史上交汇交融的足迹。现在,在豆沙镇豆沙关五尺道风景区内,建成了世界上 的五尺道、水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五道并行”的交通奇观。“脚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跨越千载,飞渡石门,从而使道路得以连通,贸易得以畅通,文化得以互通,民心得以相通。多元文化瑰宝在这里交汇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曾经,昭通市是我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在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战斗中,昭通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基础,昭通市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共同繁荣上担当作为、 发力。全市24.14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民族聚居贫困村全部出列,3.6万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彻底搬出大山、告别贫困。

在此基础上,昭通不断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现已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个,全市19个民族乡镇13个已实现直接或间接通高速,个民族村实现硬化路、农网电、农村客运、4G网络、宽带等全覆盖,少数民族无电人口通电问题全部解决。产业培育步伐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特色优势逐步显现,一批以苹果、马铃薯、竹、中药材为主的产业逐渐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有序推进,民族乡村标准化医疗机构全覆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昭通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领,紧扣“二十字”总要求和“五大振兴”目标,稳步推进“七有七配套”,逐步实现具有昭通特色的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几天前,第五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拉开帷幕,以“点燃创业激情,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赛,成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道风景线。全民创业、全民创新,在新时代号角的鼓舞下,昭通各族人民正奋力向着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 、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奋力奔跑……

■在新路上勇闯

的“扎西会议”在此召开,乌蒙山回旋战在此打响……

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红色印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昭通儿女接续奋斗。现在的昭通,一座座现代化城镇拔地而起,一个个美丽村庄破茧而出,“昭明通达”的美好梦想正照进现实。

在昭通永善县,每到寒冬时节,沿江的务基、 华等乡镇,漫山遍野的果林郁郁葱葱,金 硕大的脐橙、白橘挂满枝头,果农穿梭林间,采摘、运输、分装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群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徜徉在绿意盎然的马楠乡马楠村老铁厂村民小组,青山绿水间一幢幢 墙灰瓦的特色民居映入眼帘,房前屋后小菜园、小花园点缀其间,俨然一幅景美民富、和谐宜居的美丽画卷。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使之成为激励当地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昭通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鲜红底色。“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对中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让这片热土红火起来,传递精神火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各族人民的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威信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陶祝 说。

昭通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凝聚思想共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过程。在媒体上开设“团结奋进、同心筑梦”专栏,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活动、摄影大赛、微视频大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引起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高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