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边州幽思长,千年遐想独彷徨,叙永川滇
2024/8/30 来源:不详本文主要参考地方文史王佐才先生资料表示感谢千年古城泸州下属三区四县,其中叙永县是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地方,(即水潦(lǎo)乡俗称鸡鸣三省处)。这也独特的历史地理属性,赋予了它更多原始古朴的气质,岁月不宽宏,时光最无情,历史上的叙永永宁古道其实有很多往昔已经不为人知。今天江阳沽酒客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叙永古道历史,走进岁月的时空。边州古道历史非常悠久。今天我们根据晋末宋初史学家徐广对于《史记》、《平淮书》的注释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年),遣司马相如,唐蒙发巴蜀卒开发西南夷道,置邮亭,就是自今宜宾经叙永到贵州省毕节,再经威宁、宣威到云南的南宁(今曲靖)。唐天宝七年(公元年)东路伐南诏,起泸州,溯永宁,走赤水,达曲靖。明洪武十四年,(),陈垣同胡海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除道通毕节。十七年(),奢香献川黔间道,开辟龙场九驿,即沿今马蹄滩至龙场驿,经赤水河到毕节,趋乌撒。二十三年(),景川侯曹震奉诏开通四川境内道路凿永宁河江门以通舟楫,修筑叙永到曲靖驿铺桥道,从此川滇黔边区古道更加畅通。这已经经历近两千年了。明嘉靖三年(),诗人杨慎谪成云南,曾九次往返于叙永,寒暑风雪,备历古道艰辛,在沿途驿铺题咏颇多。算是为此道平添浓厚的人文气息。《盐政史》记载:清乾隆年间,计口授盐,永边岸每年配盐引二干二百四十七张,滇边岸每年配盐引三千九百九十张,花盐每引ー万斤,巴盐每引八千斤,每年上运食盐即达五十万担,每担一百斤,每月四万担,每天一千三百担,即每天需要一千三百人肩挑背负。叙永毕节,每担需运费银三两,每日需付出运费银约四千两。由于盐巴的运输,活跃了沿途经济,古道上人背马驮,络绎不绝,幺店旅舍随处皆是,叙永古道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叙永成为川滇黔三省交通要道,物资集散枢组。川云东路边区古道分两段:泸州到叙永段,称下南道,叙永到毕节段,称上东路。纳溪离泸州四十里,是永宁河与长江交汇之处,水陆交通极为方便。纳溪到龙头铺二十里,山雄岭峻,俯瞰纳溪,遥控江城,形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五年()护国军讨袁,与北洋军曾鏖战于此。又二十五里花背溪,即大里村崖脚,高崖翠嶂,绿水深潭,风景秀丽。又十里渠坝驿,又四十里石子铺,又十里大洲驿,从泸州到大州驿一百五十里。护国军讨袁总司令蔡松坡曾驻节于此,袁氏死后,共和恢复,松坡称叙蓬溪江边岩石为护国岩,并有题词以志成功。至今护国之勋,与岩石并存。大洲驿到上马ニ十里,上马到江门三十里,全是山峡绵延,岸尽悬岩。江中有石横阻中流,束水如门,故名江门。又因关前有石如虎,故名石虎关。峡中有曹侯庙,有曹震《开河碑记》、陈南宾《景川侯开河碑记》、杨升庵《曹侯庙碑记》,今遗迹荡然无存。江门镇对岸的九顶山上,有座古寺寺前一水环绕,寺后江山九重,山上有古木参天,名贵药材九转香即产于此。山麓有吴三桂焚香拜庙遗迹,相传当年他领兵路过,曾隔河凿两土堆烧香遥祭九顶山。江门旧属纳溪县后归。杨升庵曾题有“孤灯向江门宿”的诗句。《宋史林广传》“林广征讨乞弟,分兵绕冒溪,掩江门后,破其险”,即此。江门至宋江铺十二里,即宋河与永宁河合流处。到马岭三十里,马岭有驿站,再二十五里永安驿,对面石崖,有东汉石墓群,至今墓穴犹存。又五里兴隆场(是辛亥革命烈士黄方故乡)。又十里凉伞坳,再五里老君驿,有小路经土地坎到古宋(今日古宋划归宜宾了)。《明史、朱燮元传》天启三年()与秦良玉会兵、进攻永宁击败奢寅于土地坎、凉伞铺、老君驿等处,尽焚其营,即此。又十里到叙永县城。计泸州到叙永三百零五里。叙永是四川东南门户,是滇黔入川物资集散之地。从叙永到云南有三条古道:一条从叙永大坝长官司经威信到镇雄全长三百三十里;一条从叙永到“分水”经威信到镇雄,全长三百里;最繁荣兴旺的是从叙永到赤水经毕节到镇雄,全长四百七十里。叙毕古道亦称小东路,自县城出东门鱼凫关十里,门额鱼凫关三字为杨升庵所书,并题“华夷统制连千里,黔蜀分疆第一关”一联。落窝四十里(落窝旧城在县东三十里,明马烨建以为戌堡,旧设落窝铺有镇司一名,铺兵二名。)双井铺六十里(旧设),普市七十里(旧设普市驿,驿设站,马二匹,马夫一名,有普市守御十户所,有千户所衙门,洪武二十三年置。),该地有城,分东南西北四门,有城隍庙。东门名水东门,傍有一井,泉水芳冽,冬暖夏凉,上建小庙名水晶官,清泉翠竹,掩映山岚,颇为幽静。营盘山九十里。摩尼一百二十里(有摩尼铺,摩尼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雪山关一百五十里,缘山上下二十余里,冬春积雪,水凝直下数十寻,滑不留步,人马多颠坠之虞。旧有雪山关铺,即当年叙永同知周伟业捐资修建雪山关磴道,关头奇峰耸翠,高插入云,倚崖垒石,异常险峻,诚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地。关口海拔千八百公尺。旧有庙有石关,有茶店凉亭。东望滇黔,乌撒芒部,尽收眼底,北望四川,岷峨长江,历历在目。护国之役,蔡松坡宿营于此,题句云:绝壁荒山二月寒,山风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进关门处,上有雪山关三字,楹联:孤城万仞山,羌笛春风吹不度。八月即飞雪,玉门秋色喜平分。出关门地方,关上亦有雪山关三字,对联是: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干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赤水县丞杨公石书。(后误读是蔡锷题实在是笑谈)又赤水河一百八十里,过此即贵州毕节县境,山势峻拔,直上清水铺三十里。月亮岩五十里。这里旧名层台驿,路傍屹立千年古杉一株,枝叶繁茂,十里外即可看见。百年前树心中空,可设席,容七八人。又燕子口八十里。又巴赛坪一百二十里。毕节一百五十里。泸州到贵州毕节全长六百三十五里。毕节到镇雄一百二十里,再经威宁、宣威到达云南曲靖。古道是原始交通的主要条件,有道路,人民才能互相往来,交换产品,交流生产技术,交流文化。从历史上看,哪里道路畅通,哪里经济文化便发达,反之就落后。叙永是南夷古道所经之地。历史悠久。当时,经济文化,确有一定发展。从叙永西城东汉古墓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当时叙永即与中原地带有交通往来,工艺品亦很进步。继因少数民族对统治者大汉族主义不满,经常起兵反抗,道路长期闭塞,造致奴隶社会在川滇黔边区延续达二干多年之久。明代修通道路,沿路添城立堡,开驿站,办学堂,于是奢香开辟龙场九驿,叙永毕节修建城邑,带来了边区建设的繁荣。继以杨升庵远戍云南,王守仁谪贬贵州龙场驿函,沿途诗题字,著书育民,一时读书学文蔚为风气,边区文化为之一新。清时继辖经营滇黔,计口授盐,招商承办,即既国税、又活跃地方经济。盐运专道,使川滇东路沿途古道的文化经济更加繁荣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