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70大寿那天,我哥说如果咱妈还活着,
2022/5/30 来源:不详编辑:万象姐
01
上周一晚上我和我哥去参加大姨70岁的生日。我哥急吼吼地喊上我,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按时去,我还以为他有多么想让我跟他作伴,后来我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他是为了让我给他当专属司机,因为他要喝酒。同去的还有小姨一家,大姨亲家一家,以及大表哥两位朋友夫妇,洋洋洒洒热热闹闹的两大桌。疫情期间,其实我特别不想参加聚会。但念在大姨70岁生日的重要性,加上石家庄的疫情目前管控得不错,就参加了。但除了吃饭,其余时间我基本上全程都佩戴口罩。02
细数来,我跟大姨他们将近两年不见了。自从年7月生下二宝,我除了回老家给他上了个户口(王先生户口在厦门,二宝户口跟我),再也没回去过。讲真,当了妈以后,我的心思基本全放在孩子身上了,想到当年大宝为了回老家,路上各种晕车、呕吐,实在不想让二宝再遭这茬子罪。再加上这两年疫情不稳定,我们一直都是老老实实待在市里。我哥倒是经常回,因为他的公司在河北几个县市有项目,今年还在老家办了个养牛场,所以来回的次数较为频繁。而且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在街面上要有威信,所以时不时地回去刷一圈存在感。我这个嫁出去女儿,很多活动则能省则省,乐得清静,真正活成了扎在沙土里的鸵鸟。我哥每次从老家返回,都会给我带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大姨给的,小姨给的,大娘给的,花生玉米北瓜丝瓜白菜云云。公爹每次见状都会说,村里人种点东西不容易,往后别要了。我不置可否,但是依旧照收不误。如果说以往我与乡村的联结是靠着回老家看一看一草一木,摸一摸一砖一瓦来维系,那如今只剩这些了。03
言归正传,那天的生日宴上,我哥订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我带了尚算丰厚的礼品,早早地过去了。席间,大家少不了寒暄玩笑一番。这种场景,其实在我30岁之前每年正月初二都要上演一次。小时候的聚会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向外婆炫耀漂亮的新衣服,因为每次外婆总会摩挲着我的手和我的衣服,评头论足一番。大概外婆一直把我当成她的二女儿——我妈,来对待罢,所以才那么亲昵。先前我写过《我的李焕英,39岁死于疾病,如果当初没有生下我,现在她还活着吧》,写的是我的妈妈。我妈39岁就过世了,那年我10岁,我哥12岁。在外人眼里,我和我哥是没妈的可怜孩子。她们总会关切地问,我家里谁做饭谁洗衣服。我说出实情之后,她们总会感同身受地唏嘘一番,夸我们懂事,我的鼻头酸酸的。我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自怜不已。直到我生下两个孩子,成为妈妈,才变得坚强无比。再想起我的妈妈,才不会次次落泪。但每次想到外婆,我仍是泪流不已。在某种意义上,她算是我的妈妈,因为她太疼爱我了,凭着有限的物质,给予我最好的一切,而后,在我第一次坐月子时,悄悄归于黄土。《那年春节,我刚生完孩子,外婆就去世了,后来她数次托梦给我,保我平安》我看那抔黄土,也是亲切的。我曾经拍下外婆生前的视频,以及外婆的坟墓和周边的杂草,我觉得外婆一直活着,就在那个小小的角落里看着我,保佑着我。04
我对外婆的爱,是让大姨和小姨吃醋的。其实她们待我也不错,只是她们也有自己的孩子,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家孩子身上,此外,成年人还要背负起生活的重负。但儿时的我,并不理解她们,觉得她们待我没有那么好,跟外婆是无法比的。外婆是把我当女儿看待的。所以,我对外婆的感情更深厚一些。我记得小时候为了气大姨,我说过一句话:等没了我外婆,我就不来你家了!(大姨是入赘婚姻),那次,把大姨给气哭了。这件事我记忆尤深,后来再也没有说过此类的话。我跟大姨之间也消除了隔阂。但念及大姨没什么文化,我跟大姨之间说的尽是一些家常理短,但也至真至诚。后来我在外念书,工作,结婚生子。大姨家的孩子比我们大很多,那些人生的一波一折,她早有经历,后面都是重复。她的大儿子在古城正定开着一家驴肉火烧店,早早地立稳了脚跟,前些年正定旅游业鼎盛,他占了不少红利。店面换了显要位置,还扩大了一倍,只是这两年疫情影响,又缩小了回去,但位置没变。这些年,大表哥在城里买了车,买了房,还有了一笔不小的存款,他儿子也考上了省级重点高中,且在班里名列前茅,对今年的高考胜券在握,每每说起来,他都一副自豪。倒也是,谁家过日子不是过孩子,尤其是他家。只是,大表哥的婚姻一直不太顺,她老婆是正定本地人。五官长得不好看,还特别强势,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让人心生抗拒。他们开的又是夫妻店,谁也不服谁,整日争吵不断,还闹过几次离婚,但最终还是过了下来,俩人唯一劲儿往一处使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儿子,好在那孩子争气,没有枉费他们一片苦心。大表哥偶尔会提起当年的白月光,为自己年少的冲动后悔不迭。那个姑娘我见过,长相清秀,善良无比,可他配不上人家的好。05
大姨的小儿子,39岁那年,患白血病去世,我们都曾试图救过他,但最终无济于事。想想当年他为活命吃过的苦,如今仍是心有余悸,甚至为当年帮助他延长生命而隐隐后悔,因为他的身体实在太痛了。人若活得无比痛苦,早些解脱了也好。二表哥去世后,二表嫂另嫁了。从隔壁村庄嫁到了我们村庄,本以为是重生,没想到她嫁的那个男人,婚前投机取巧欠下了十几万的高利贷,临近几个村子的人都知道,那男人的前妻就是因为这个离开的,二表嫂不知是被蒙在鼓里,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据表侄女说(她女儿),二表嫂是被那男人的花言巧语给甜到了,毕竟,有哪个女人能抵抗甜言蜜语呢,毕竟,生活已经那么难了。但一个女人若是相信一个男人为了自己浪子回头,那简直是太天真了。他们婚后也是一地鸡毛。据说那男人是跑大车的很少回家......先前的承诺似乎喂了狗。据说,二表嫂为此还演过割腕自杀的戏码...可谁又在乎呢?二婚女人,以为遇到了爱情,实际上人家不过是想给自家孩子找个免费保姆...当然二表嫂也应认清现实,自家孩子不也得靠那男人供着上学?只要认清并接受这种现实,抱着搭伙过日子的心态,生活大抵就太平了。可二表嫂活得一点都不通透,她觉得委屈,回了前婆家(大姨家)诉苦,还去二表哥坟上烧了纸...她大概是看尽人情冷暖之后又念及前婆家的暖,以及二表哥曾经对她的一心一意吧。不过话又说回来,女人有点执念,自己虚构点戏码也蛮好。06
至于大姨夫,一辈子自私、冷暴力。对大姨没有温情,对两个儿子也没有温情,对我外婆更是横眉冷目。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跟这个世界这么敌对。也许是大姨的忍耐力太强了,俩人也这么过了一辈子。外婆去世后,他们夫妻俩的关系静竟然好了起来,也能开开玩笑聊聊天了,做什么都结伴而行,真是应了少年夫妻老来伴的说法。可是那么多艰难岁月,大姨是怎么捱过来的呢?如果是我,早离了吧,否则要抑郁而死。这些年,入赘的大姨夫,其实沾了外婆这边不少光。因为他们条件相对差一些,我们总把用不到的,又舍不得给外人的东西一股脑地都给了他家,他也乐得接收。尤其是小姨家,一直条件不错,在县城住得又近,更是对他们关照有加,现在大姨夫竟然在一家事业单位当起了保安,据说是大表弟给找的,这个农村老头,威风极了,羡煞了诸多农村老头。再就是大姨夫闹过两次病,都承蒙大姨的悉心照料,以及小姨一家托关系找熟人的优待,大姨夫又不傻,他当然知道这些红利都是大姨给他带来的。因此对大姨越发好了起来,大姨的晚年也稍顺心了些。07
生日宴会上特别热闹,大姨被众人簇拥着,像个皇太后。我坐在大姨身边,对她关怀备至,一得空,她就赶紧拉住我跟我絮叨上几句。真是越老越像我外婆了。她在酒桌上有点不知所措,时而会看向我求助,我更多的是鼓励她,“今天你最大,做啥都对!”显然大姨很满足,露出腼腆的笑。我哥在酒桌上如鱼得水,各种嗨,他的情商一直都很高,很容易成为领袖般的存在。我真心不喜欢这些,比起来漂亮话,我更喜欢用实际行动表示诚意。我总结了一个原因就是——脑子的转速跟不上嘴巴。所以总不能在关键的节点说出最得体的话。后来我看导一段话:“你的价值并非体现在那里”,深以为然,毕竟,我一个路人不能去比人家吃饭的本事。想清楚了这一点,我那些《中国式应酬》之类的书籍也就搁置了。事实上,比起那些场合的嗨,我觉得写字更能让我嗨,而且还能嗨翻天。那天我看着他们觥筹交错,吹嘘遛马,不禁莞尔一笑。亲情被整成社交,还有个毛意思,亏得大表哥想得出来。总之,那天被宠成女王的大姨,还是蛮开心,她开心就够了。但我始终认为瞬间的璀璨无法跟日常的平静幸福相媲美。单凭着一个奢华的生日宴,就能把日子过甜?鬼才信。宴席结束当晚,大姨又回了老家,因为她第二天还要干活——给人家摘菜,一天80块钱工资,一个70岁的老人,一天能挣到80块钱,而且是在村子里,着实不错了,或许这就是大姨的动力。但,累也是实实在在的。好在大姨做了一辈子体力活,身体硬朗,尚可承受,也算是她的福气。08
那天我哥喝多了,返程时一路上跟我聊了很多,说是聊,其实更多的是他在单方面絮叨。他说,如果我妈还在世,肯定比大姨过得幸福。而且我妈的七十大寿比大姨的要风光一百倍。我不置可否,但未免觉得我哥太感性。如果说30岁之前,我想过太多的如果,那么30岁之后,我那种想法逐渐变弱,到35岁之后几乎再也没有想过那些虚头巴脑的事。因为现实,总是猝不及防地将我的想象打碎,而我不得不对任何一种选择付出代价。生活中没有绝对正确的导师,只有经过不断尝试,方知孰对孰错。再则,每天总有新的问题或者鸡毛等着我,我着实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我信奉这点:做好眼前的事,解决好当下的难题,就足够了。我哥絮絮叨叨地说着,说如果我妈还活着,凭着他如今的功成名就(暂且用这个词吧,他的生意这两年做得的确不错),我妈一定会过得特别好,比我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好。在物质方面,我信,但在精神方面就不一定了。因为我爸那个爆脾气,发起来能把人给气死。我始终认为,我妈生前过得并不顺当,因为我爸一辈子幼稚、鲁莽,撒起气来不管不顾,如果是我,也早离了。可我妈至死都维持着,也是为了一双儿女罢,他们那一代,对于婚姻都比较隐忍。又或许,我妈还念及年轻时我爸给她的那点甜吧,毕竟我爸就是毛病多了点,本质不坏。再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过得再好,人们也总爱自寻烦恼。这头顺了,总会叨念着另一头的不顺。09
那天,不到20分钟的车程,我哥把能吹得牛逼都吹了。说他给女儿报了私立初中,光是摇号费就花了12万,我笑他不值得,孩子为何非得上私立呢?他说为了寄宿...当然教学水平也不错,孩子将来能考个好高中,好大学...我不赞同,摇摇头。我对我家孩子没过高的期望,只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学习成绩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活得通透,三观正,将来做自己喜欢的营生就好。我哥说,跟我爹分开住,让亲戚看笑话了。我说你敏感了。分开过多清净,各自欢喜,指不定我爹每天多乐呵呢。我哥今年38岁了,可能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和不公,如今事业小有成就之后,总算是扬眉吐气了,想把以往丢的面子以及心中所有的不平都挣回来。那劲劲儿的样,很多时候我都懒得搭理他。看来男人不管年龄多大,事业多么成功,不仅爱面子,还幼稚。写在最后:有点絮叨,但这就是真实的烟火人生。——完——
万象姐:资深媒体人,也是两个男孩儿的妈妈,陪你一起穿越人性,遇见灵魂。
商务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