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同济ldquo一牛四虎rd

2022/5/9 来源:不详

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年正值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同济医学院周年院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传承校史文化,激励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勇攀学术高峰,同济学生党建工作联席会开设“百年同济”栏目,分享一代代同济人的奋斗历程。

年夏,上海同济大学校园里,医学院五位同住一寝室的青年学子组成的Royal篮球小分队(译作老爷球队)正在运动场上和其他球队厮杀较量,PK呐喊助威声回荡在同济校园。这五名老爷篮球小分队队员分别是谢毓晋、江圣造、王辨明、过晋源和裘法祖。

五人中,谢毓晋最大,生于年,属牛,其他四位都小他1岁,属虎。分别是大虎江圣造、二虎王辨明、三虎过晋源、四虎裘法祖。大哥谢毓晋博学广闻,在五人中威信最高,所以大伙都听他的。那时在同济大学学医一般不能回家,暑假也是如此,只有春节才有机会回家看看,所以他们五人除了活跃在校内外的运动场上,在学习上、生活上也都整天摸爬滚打在一起,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住校,一起玩耍,不分彼此,情同手足。这为他们心灵沟通、建立友谊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因同济结缘,相聚结分,便有了同济医学史上著名的“一牛四虎"五兄弟。

同济“一牛四虎”五兄弟

前排左起过晋源、裘法祖,二排左起江圣造、谢毓晋、王辨明

“一牛四虎”五兄弟

HISTORY

1

人生路上,他们五人踏着各自的步伐,度过了青春岁月,经历了春夏秋冬,一起度过寒窗、一起切磋球技,一起完成学业。他们携手并肩,报效国家,并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大师,尤其是他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和同窗友情更是令人羡慕,在同济医学史上传为佳话。

年11月,谢毓晋、过晋源和裘法祖以及另一名同学盛澄鑑一起登上ConteRosso号,远渡德国,开始了留学生涯。临行前,兄弟五人留下珍贵合影,王辨明还向裘法祖赠送了铜镇尺,上面刻有民国时期著名篆刻家姚华亲自持刀篆刻的文字。

王辨明赠送裘法祖的铜镇尺

2

到达德国后,为练习德语,他们四人决定分开。谢毓晋去了弗莱堡、盛澄鑑去了柏林、过晋源和裘法祖留在了慕尼黑。他们学业优秀,获得了洪堡奖学金1。谢毓晋于年奉卫生署的指令启程归国前往兰州西北防疫处工作,过晋源和裘法祖于年先后回到上海。遗憾的是盛澄鑑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因染上肺结核病逝于德国。

谢毓晋后来由兰州回到母校上海同济医学院并担任了院长。过晋源和裘法祖医院工作,他们分别担任了内科兼放射科主任、外科及骨科主任。年的中国国势衰弱,国民饥寒交迫,三位归国的学子看到国民饱受疾病和战乱的折磨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着手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三人轮流担任杂志的总编,并邀请著名的医学专家陈任、钟惠澜、谷镜汧、李赋京、宋名通等组成编辑委员会。这些医学大家们用大众化的语言撰写了许多医学科普文章,杂志发行后,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20世纪5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谢毓晋、王辨明、过晋源和裘法祖内迁至武汉。谢毓晋筹建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王辨明任武汉传染病院院长,后回到中南同医院内科工作,过晋源、裘医院内、外科主任。在各自岗位上,他们做出了杰出贡献。

过晋源、谢毓晋和裘法祖年在武汉合影

3

“一牛四虎”五兄弟中谢毓晋、过晋源和裘法祖留学德国并在回国后贡献卓越。江圣造和王辨明则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完成学业。江圣造在校时成绩优秀,一直保持着前三名,从同济医学院毕业后由德国教医院工作。抗战胜利后他自行开业。由于江圣造的一个兄弟是地下工作者,所以经常带些左翼作家、新四军战士到他诊所治病,如: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等,都是江圣造的病人。他不仅从不收费还赠送药品,所以诊所就成了新四军、八路军的后方医务所。除了这些病人外,江圣造更多的是给小儿看病,他医术高明,深受病人家长欢迎。在他诊所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天赐良医”、“妙手回春”等匾牌。年为了响应上海市政医院工作的号召,江圣造关闭诊所,医院小儿科任主治医生,医院筹建小儿科,并担任小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等职。

年,过晋源出差到上海,专程去江圣造家里拜访,互叙同窗友情。这两位在41年前同住一寝室的学友再次重逢。年江圣造不幸患上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后,他失去了语言能力。过晋源曾医院探望,两人见面后抱头痛哭,感情笃深,令人感动。江圣造逝世后的第一年,即年,过晋源和夫人陆廉贞到上海参加德国洪堡基金会中国学者纪念会暨学术交流会期间,专门去看望了江圣造的夫人陈璧园。年,裘法祖委托过晋源的儿子过孝汉代表他到江圣造家中看望了江夫人陈璧园。

过晋源夫妇在上海看望江圣造夫人陈璧园

4

王辨明早在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时就加人了上海和浙江金华红十字会教护队。从年11月起,他随同济大学向内地转移,从上海先搬迁到浙江金华,然后又迁至江西赣州、广西桂林和云南昆明。尽管学习环境远远不如和平时期,但学校全体师生因陋就简,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学习。他于年昆明毕业后,再次自愿到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参加抗日战争第一线救死扶伤的全职工作,为抗战救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的年,王辨明被选派到美国进修,年由国防医学院转业,医院院长林竟成点将,回到母校工作。王辨明从年起担医院院长,年调任武汉传染病院院长,同时他和林竟成一起,医院筹建工程处工作。年医院工作。

“文革”中他们五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他们被怀疑为“外国特嫌”或“军统特务”。江圣造在上海下班后被人带走,交代问题。造反派来到王辨明家,要求子女与其划清界限,交代父亲的“军统”问题。谢毓晋、裘法祖和过晋源成为武汉医学界“三家村”的典型,谢毓晋被隔离交代问题,后来他的处境稍有好转,被允许回家和夫人见面。到家后他便委托子女去同济看望了过晋源和裘法祖,代表他向挚友表示慰问。谢毓晋哪知道,当时过晋源和裘法祖的处境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他俩被迫放下听诊器和手术刀,干起了打扫卫生、烧开水的杂活儿,交代问题,接受批斗,家里的钢琴等物品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贴上了封条,照片和工艺品被抄走,裘夫人的打字机也被当成发报机,说她以钢琴声作掩护向国外发报……他们正在经历着冲击灵魂的洗心革面。十年正是他们有可能在科研上取得更多成就的时间,却被白白地浪费了。

科学春天来临后,他们得以恢复正常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倡导恢复与德国的医学交流。“一牛四虎”中的裘法祖、过晋源、王辨明与众多同济前辈一起为重建中德医学交流付出了辛勤努力。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希望把失去大好时光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然而人生苦短,五人中的四位先后离去:年谢毓晋因患癌症去世,年江圣造也因脑胶质瘤不治,年过晋源因脑溢血猝然离世,年医院逝世,裘法祖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打击,老泪纵横,亲手为亡友们献上白玫瑰,不停地叹息道,“一牛四虎”只剩下他一人了!岂料他自己也在年6月溘然长逝,与兄弟四人终于在天堂里大团圆!从此,天堂里又有了他们的欢乐和笑声,五兄弟又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比肩奋斗……

年同学武汉聚会

洪堡奖学金:洪堡基金会每年向大约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岁的成绩优秀的外国学者提供奖学金,使其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半年至1年,可申请加延1年)在德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每年大约有来自全世界的名申请者。

HUST-医学学工在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