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三区开启昭通文旅融合新篇章

2024/10/8 来源:不详

<

参观扎西会议会址、瞻仰红军烈士陵园、畅游扎西红色小镇,一个个珍贵红色印记激发游客的浓浓爱国热情;唱红歌、穿红军服、戴八角帽、重走长征路,体验感极强的红色文化之旅,让游客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在革命老区昭通市威信县,通过以扎西会议为核心和品牌,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全省红色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特别是今年4月成功创评4A级景区的扎西红色小镇,满城红色印记,处处红色文化,遍地红色基因,吸引了大批游客和众多市民争相“打卡”。

威信县紧扣扎西会议这一核心品牌,以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城市为总目标,着力创建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围绕红军长征六路进扎西这一历史脉络,精心打造6条红色旅游线路35个红军村,着力构建“一核三片区六条旅游线”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作为全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旗舰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已经完成概念性规划,精心谋划了68个项目,概算总投资亿元。”威信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梅介绍,目前,扎西干部学院二期已完成70%,百里红飘带项目一期将于元旦节开园迎客,水田镇全域旅游项目正有序推进,首批5个精品红军村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红色文化带火红色旅游,威信县的生动实践只是昭通市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目三千年的盐津豆沙关到昭阳彝族六祖分支景区,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到巧家湖滨生态旅游城市崛起,一个个文化厚重、风景秀美、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不断丰富昭通旅游内涵,提升昭通旅游品质。

昭通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称“朱提”“乌蒙”,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年2月中央红军在威信县召开著名的“扎西会议”,年红二、六军团“千里乌蒙回旋战”巧妙突围,红色基因根植昭通大地。昭通境内大山、大水、大峡谷并存,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座巨型水电站阶梯布局金沙江,公里高峡平湖风光令人向往。

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昭通市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市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89%,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年均增长22.66%。今年1-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亿元。

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发展。今年以来,昭通市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再有新突破,1-9月完成文旅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争取到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峡谷提升改造2个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1.12亿元。通过持续推进高A级景区创建,全市在已创评2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的基础上,今年底还将完成小草坝、山海洞等5个3A级景区的创评工作。

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昭通市17个主要景区景点全部云端绽放、47个特色旅游商品在线销售、75路慢直播实时在线直播、18个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在线导航,家餐饮企业、宾馆酒店、10家旅行社在线展示。开通景区导览、找厕所、景区预约、投诉、退货等40项功能服务,全面满足游客游前、游中、游后需要。完善“1+3+N”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和服务点35家,及时发现处理各类涉旅问题,维护“游得顺心、买得舒心”的良好环境。

“聚焦‘四线三区’绘就昭通文旅融合发展新画卷。”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琴介绍,当前昭通正深入实施新一轮“六大战略”,随着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等目标的实现,必将赋能全市“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发展。未来5年,昭通市将着力打造避暑休闲、金沙江高峡平湖、红色文化、南丝绸之路4条品牌旅游线路,开发康体养生、养老育幼等新业态,加快延伸旅游经济产业链,把昭通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区、红色文化体验区、康养休闲度假区。

今日推荐

来源/

云报客户端记者/沈迅

监制/胡华玉编审/保进编辑/李宗秋

投稿/

qq.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