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他用2000多幅画,记录

2025/4/30 来源:不详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有一幅长2.5米、宽1.17米的巨幅画作成为全场焦点。

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久久驻足,入目皆惊艳,无一不被震撼,甚至用放大镜都能看见稻穗上的细刺,鸟的绒毛连同阴影都丝丝分明,每一片叶子的叶脉都有层次......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都一一被画家勾勒出来了。

更难以想象的是,这是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这位老人独自一人耗时长达天,潜心绘制出来的巨幅画作《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让世界看到中国植物之美。

一手好画,一颗匠心,一生淡泊,一腔热血,用画笔描述科学,曾孝濂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他是我国顶尖的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

▲曾孝濂

用画笔讴歌生命、讴歌自然

曾孝濂年生于云南省威信县,现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

迄今为止,曾孝濂被大型志注收录的画稿超过余幅,例如:《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曾孝濂把一生精力放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结合点,用绘画形式讴歌大自然、宣传呼吁保护地球环境、保护珍稀植物、保护鸟类。

年,曾孝濂高中毕业,适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正招收成绩优异的高中生,曾孝濂脱颖而出,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收,职务是见习绘图员,后来得到领导赏识,便将他调到了植物分类实验室,开始投身于繁浩大的《中国植物志》科学绘图工徎里。

▲曾孝濂在植物所绘图组

《中国植物志》是从年启动,年才编撰完成,全书80卷册,多万字,是出版当时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所谓植物志就等于是为我们国家的植物树碑立传、画肖像。

▲《中国植物志》部分画师合影

植物志完成后,当时为书籍绘制植物科学画的位画师,差不多半数都已经过世了

曾孝濂每天兢兢业业,这一干就是45年,他为了画出逼真的效果,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用在观察上,会跑去野外、植物园找参考植物,也会泡在图书馆翻阅大量书籍,已考察求证,其设计的植物标本,绘制得栩栩如生,且特征准确,细节处理丰富完整。

曾孝濂的作品不仅有东方的神韵,还具有科学性。他为了画好标本,还积极参与野外科学考察,曾徒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入荒野,直观面对他的绘画对象,这些过程虽异常艰苦,但他依旧乐此不疲,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能与花草神交,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这份生命力能带给他无穷的创作灵感。

▲曾孝濂在西双版纳丛林里写生

一生潜心植物绘画:因为喜爱,所以热爱

这60余年来,曾孝濂共创作超过幅植物科学画,参与逾50部科学著作的插图工作。每天与花鸟为伴,于他而言,用画笔绘自然万物,是工作、是兴趣,更是生命。

曾孝濂用一支笔告诉我们:这个地球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它们。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全球范围的植物陷入了巨大的危机,有多种植物濒临灭绝,很多植物甚至还未被人类了解,就已经消失,而植物科学绘画的意义,便在于将那些通常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带到观众眼前。

▲海棠花

▲绿孔雀

如果说摄影能够记录瞬间,那么科学绘画记录的就是物种的永恒。

曾孝濂所从事的这一职业,正是为这些濒临灭绝的植物留下了珍贵痕迹,让它们的生命通过科学绘画得以延续。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清高的旁观者,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员。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存和繁衍的权利。

曾孝濂曾说过:“我不过是一凡人,命运使然,为植物志画插图。常年累月不舍于草木标本之间,不求闻达,但求尽职。”

▲曾孝濂美术馆

曾孝濂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品级别的好看,一张作品根、枝、花、果兼有叶片正、反、侧面的形态都有,他画的三七,连叶脉都十分有讲究;他画的杓兰,连绒毛都十分细致;他运用“引光入画”的技法,每一个细节都能展现的淋漓尽致,放大仿佛触手可及。曾孝濂每一幅作品都值得细细品味。

▲长果大头茶(右)与实物

曾有人说曾孝濂是多此一举,完全可利用高清摄像机取代人工。但我认为拍摄植物很简单,但拍出自然万物的灵魂很难。曾孝濂老先生用心灵去体会,用一笔一画来捕捉细节,描绘出万物的灵魂。

他画出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羽毛、每一处细节,绘出整个世界,透过他的每一幅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与自然生命的联系,与之共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9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