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谢振华

2022/9/24 来源:不详

北京哪间扁平疣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他13岁就是麟潭游击队的小游击队员,18岁是红军第3军团5师14团团政委,33岁是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30军军长;血战高虎脑、奇袭娄山关、解放大上海……他戎马半个多世纪,枪林弹雨中生死几回。68岁,他镇守祖国大西南,为捍卫共和国神圣领土,再次指挥千军万马。他就是开国少将谢振华。将军的一生丰富传奇,本文为您呈现的,是他激情岁月的几个极富代表性的片断。

68岁老将军,镇守大西南

望着沙盘上的老山、者阴山,时任昆明军区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谢振华坚定地说:“这次行动,我们是先收复,后保卫。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老山、者阴山高高飘扬。”

年,我边防部队对西南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胜利回师后,敌军趁机抢占了老山主峰及边界线附近中国一侧的有利地形,建立4个军事据点群,频繁袭扰中国边境。同年,敌军侵占了者阴山5个高地。之后,收缩3个高地的兵力,重点加强和.4高地,在其上修筑永备和半永备工事。

年,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昆明军区组织指挥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作战。

战前,谢振华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经常一起或分头到前线视察,了解敌情。沙盘上,敌人困守的老山、者阴山各高地,林深草密,坡陡无路。同时,敌人设置的明碉暗堡交错纵横,堑壕、盖沟、鹿砦、铁丝网等密密麻麻,高地之间还埋有大量反步兵地雷。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反击的难度。

此次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收复老山,以一部兵力夺取者阴山。4月28日至5月15日为进攻阶段,旨在拔除敌军在我边境地区非法建立的军事据点;5月16日后为防御阶段,主要任务是打击敌军的反扑。

听完14军和11军的汇报,谢振华等军区领导对个别战术安排做了调整,并要求部队搞好步炮协同。

总攻发起前一晚,谢振华来到14军指挥所。他认为,现在军指挥所的位置很可能是敌人炮火覆盖的地区,因此,他让刘子波军长当晚将指挥所搬到山后多米的山洞内。刘军长觉得靠前指挥利于鼓舞士气,且防御工事、通信设施都已部署好,希望不搬了。谢振华表示,为了保证指挥所的稳定和指挥的连续性,非搬不可,否则会出大问题。刘子波随后执行了谢振华的指示。结果,次日清晨,敌炮火的目标之一,就是我14军原指挥所所在地……

4月28日,谢振华等人早早来到作战室。5时56分,红色信号弹在淡蓝色的天幕升起。接着,一枚枚炮弹砸向敌军,红彤彤的闪光将老山半个天空烧红。

人不卸甲,马不解鞍。这一年,谢振华已经68岁。他仿佛又回到革命战争年代。

炮火急袭后,步兵突击分队向敌人发起向心突击。仅用9分钟,团6连便攻占.6高地主峰。得知消息,谢振华告知14军通令嘉奖6连,并告诫部队要快中求稳,防止敌人的炮火反扑。果然不出所料,我方炮火停止不久,敌人集中大量炮火进行报复。当天下午2时50分,经过近9小时激战,老山地区十几个高地的敌人被全歼。

29日下午,团3营8连向号高地发起攻击。垂死挣扎的敌人疯狂用火力封锁主阵地前沿多米宽的一片开阔地。我军伤亡加重。3排排长白谊明分析敌情后,建议连长停止进攻,由他带领一支突击队,利用夜暗绕到敌人背后,直捣敌人营部。

午夜12时,8名突击队员出发,在荆棘丛生的路上摸索前进。正走着,他们被一道七八丈高的悬崖陡壁挡住去路。于是,大家先搭人梯,接着抠石缝,拽树藤,一点点向上爬。凌晨4时,突击队员终于登上号高地主阵地。

此时,精疲力竭的敌军,东倒西歪地在打盹。当我突击队员如神兵天降发起攻击时,敌人乱作一团,仓促抵抗20多分钟就全部被歼……

谢振华听到3排突击队这个智勇双全的的英雄事迹后,连连称好:“这几乎就是古代三国时邓艾偷度阴平险关,智取成都的翻版嘛!”

到30日12时15分,我11军31师全歼者阴山之敌。14时左右,我14军又歼灭老山高地上的残敌。至此,两山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7月6日,谢振华主持召开昆明军区党委会议,对下一步防御作战问题进行研究。防御作战期间,涌现出15勇士与敌激战近10个小时,顶住敌军1个营的6次轮番攻击的英雄故事……谢振华闻听后赞不绝口,“他们打出了军威,打出国威,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硬骨头”……

年9月10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嘉奖令,通令嘉奖参加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

昆明军区部队出色完成任务后,谢振华以《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为题撰文赞扬两山作战的英雄们。这篇长文,是他戎马一生中用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带兵的重要总结,也是他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深入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实践经验的结晶,对加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初任团政委,血战高虎脑

年的一个黄昏,青年谢振华匆匆行走在赣南的崇山峻岭间。

4年前,映山红漫山遍野怒放时,13岁半的他,坚定地对麟潭游击队负责人说,“我要参加红军,消灭白匪,为父亲报仇雪恨!”他的父亲谢世骙,是赣南崇义县上堡镇农民暴动队队长,农民暴动被镇压,父亲被杀害。从此,仇恨的种子在谢振华心中深深扎下根。

不久,谢振华被派到中共河西特委领导下的工农干部青年学习班学习。年5月,崇义开始“扩红运动”,谢振华带领多名少先队员参加了红3军团第7军。此后,作为红军大学的学员,从到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中央和红军总部领导人,亲自给他们授课。用军事和政治理论武装起来的谢振华,迅速成长……

此行,谢振华的目的地是红3军团5师14团,他被任命为该团政治委员。在5师,师长李天佑向他介绍,下一步部队会有大的作战行动,上级命令第3军团依托高虎脑的险峻,紧扼敌南进咽喉地带,阻击敌人向石城推进,保卫中央首府瑞金。这是一场正规的阵地战,也是一场恶仗。

海拔多米高的高虎脑山,突兀在半桥镇东北侧。它背靠险峻的武夷山,面对清冽的于江,远远望去,如一只横卧的猛虎高昂着头。

刚刚来到14团的谢振华,就和团长黄冕昌一起登上高虎脑山顶察看地形。不久,战斗任务下达。第5师在红3军团阻敌设防的部署中,负责防守正面,其中,第14团在上坪东端。

接到布防命令后,谢振华和黄冕昌率部赶到预定地域,研究具体部署,最后决定:1、2营配置在第一梯队,3营为预备队。

部队驻防后,首要任务是构筑工事。谢振华指挥部队,在数里长的防区内挖内外壕,设陷阱,搭掩体,建指挥所。从小在赣南山区长大的谢振华,熟悉这蜿蜒的山山岭岭。他让战士们将射界内的松树锯掉,这样扫清射界不说,还可用树做工事的顶盖和支架,他们还拣石头垒在工事前沿,既可当掩体,又可当武器。

经过半个多月的苦干加巧干,14团的防御工事基本构筑完毕。在堑壕外围数十米处,是一道深深的外壕,外壕前的坡地上设置了手拉雷、竹尖、鹿砦、铁丝网,齐胸高的堑壕后面,挖掘了单兵掩体,便于躲避敌机轰炸和炮击。

年8月5日拂晓,国民党军调集飞机和大炮,向红军阵地持续轰炸两个多小时后,步兵蜂拥而上。一番厮杀后,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打退。

趁着战斗间隙,谢振华到前沿阵地检查。很快,敌人又拥了上来。可是,打着打着,谢振华发现,我们的机关枪不响了,原来是子弹打完了。更危急的是,电话线被炸断,无法联系后方。急中生智,谢振华命令部队到敌人尸堆里搜寻枪支弹药。

很快,敌人又冲了上来。谢振华挥枪撂倒几个敌人,其余敌人仍疯狂地向前扑。战士们跃出工事,跟敌人拼起刺刀。肉搏战持续了十几分钟。突然,身后枪声大作,原来,3营长带领部队赶到。敌人很快被赶出阵地。下午4点多钟,敌人撤出战斗。

从早晨进入阵地到傍晚撤出阵地,战士们水米未进,有的连队只剩下二三个班……阻击战连续打了三天两夜,敌人6个师始终未越过高虎脑一步。

18岁的团政委谢振华,几乎没合过眼。他与团长姚喆轮流守在电话机旁,指挥部队战斗,到前沿部队了解战情,检查工事,调动预备队,指挥抢救伤员……

年,当年“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陈诚,在他的《五次围剿战史》中自供:高虎脑战斗是“进剿”以来“未有之牺牲”,精锐之八十九师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退出战斗。

难忘的一仗,奇袭娄山关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诞辰80周年前夕,《解放军报》采访了5位健在的老将军,请他们回忆自己戎马生涯中“哪一仗打得最漂亮”,谢振华回忆说,他难忘娄山关那一仗。

年2月9日,中央红军来到乌蒙山下的云南昭通威信县扎西镇进行休整。中革军委适应战斗的需要,实行缩编各军团的战斗单位。红3军团取消师一级组织,从师长、师政治委员到连、排长层层下放。全军团编足4个整团,序号为第10、11、12、13团,直属军团指挥。在这次调整中,谢振华任12团2营教导员。

两天后,红军兵分3个纵队,向赤水河以东转移。彭德怀令12团为前卫,于18日东进到赤水河畔的二郎滩。营长邓克明和谢振华率2营为先头营,乘3只小木船往返摆渡数次,登上赤水河东岸,为军团主力二渡赤水开辟了通道。

到达赤水河东岸后,彭德怀命令13团为前卫,率军团主力急奔桐梓,实施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战略计划。

几乎在同一时刻,贵州军阀王家烈也率部从遵义出发,妄图将红军堵截在娄山关前。此时,双方都在抢速度、拼意志。如果红军未能抢先到达娄山关,就会深陷腹背受敌的险境。

娄山关,地处桐梓与遵义之间,海拔多米,位于大娄山脉的最高峰上,周围群峰耸立。娄山谷底,有一条连接川南与黔北的公路直通关口,故娄山关被称为大娄山的锁匙。

兵贵神速,红军终于先敌到达娄山关。2月26日拂晓,部队向娄山关发起攻击。10时许,12团受命协助从正面向娄山关以南敌人实施冲击,1营、2营为前锋。邓克明和谢振华分别在4、5连指挥部队,用机枪扫射和手榴弹袭击,敌人很快败下阵去。但敌人不甘心失败,在半山的弯道处设置几个障碍和火力点,继续往上冲。

谢振华和邓克明命“模范红五连”为突击队,摧毁敌人在弯道处的火力点。5连连长决定1排在正面接敌,吸引敌人火力,3排从公路迂回至弯道处,消灭敌人火力点,2排为预备队。经过一番激战,敌火力点被拔除。

谢振华和邓克明随即率部冲下关口,追击敌人。在关口以南的黑神庙,红12团遭到敌人大队人马的反击。战斗又趋白热化。红5连伤亡很大。谢振华命令部队上刺刀与敌人肉搏,很快敌人狼狈逃窜……

当谢振华率部追敌至板桥附近时,看见彭德怀和邓萍参谋长从娄山关东侧向南迂回过来。“你们打得好,追得快,要继续追击下去,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彭德怀对谢振华说。军团长的肯定让谢振华振奋不已,他边跑边把彭德怀的命令向各连传达。战士们也备受鼓舞。

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打了一年多的憋屈仗。娄山关一仗,是一场决定红军命运的关键之仗,也是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指挥红军取得的第一大胜仗,是红军打的一场扬眉吐气的仗。经过又一场血与火的洗礼,谢振华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浦东第一仗,拿下川沙城

经过反复酝酿,中央军委决定于年5月11日发起上海战役。关于30军的具体任务,《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中说:“第三十军应沿嘉兴、金山卫以北、黄浦江右岸向奉贤、南汇、川沙攻击前进,攻歼该地区之敌,确实控制该线阵地,截断上海敌之海上一切逃路,其先头部队力求于16日晚占领川沙。完成占领上海后,第30军担任川沙、南汇、奉贤之警备。”

经历三大战役惨败后,蒋介石集团又失长江天险,但仍想凭借上海这座城市屏障东南,挽救他们的彻底失败。在给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手令中,蒋介石要他死守6个月到1年。为此,敌人屯兵20万在上海。对人民解放军来说,要尽快解放上海,也要尽力保全上海这座城市。

这样,作为上海外围战的川沙歼灭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仗打好了,不仅能把敌人守卫上海的一部分精锐部队歼灭于决战之前,减轻兄弟部队下一步攻打上海市区时的压力,还可截断敌人从浦东向海上逃窜的退路。

此时,谢振华已是独当一面的第3野战军30军军长了。领受任务时,司令员宋时轮说,30军此次作战为兵团先锋军,首先要拿下川沙、白龙港。这是浦东作战的第一仗。谢振华深知任务的光荣与艰巨。

一天一夜急行军,5月12日午后2时,谢振华突然接到兵团的紧急电令,要求30军提前于15日攻占川沙地区。军情紧急,谢振华命令机要参谋:迅速通知88师前卫部队加速行进,不为小敌所扰,直扑川沙。接着,在路边的树林里,谢振华召开紧急作战会议。考虑到只剩两天半时间,而离南汇还有近里路程,原定当晚在嘉兴城南集结宿营的命令需要改变,必须前出到新丰镇和新笪镇以东地区集结宿营,才能按时赶完余下的路程。谢振华建议,由他带军前指,率88师、89师分两路同时攻击前进,李干辉政委率军直属队和90师殿后行进。军前指同意按谢振华的方案行动。

12日午夜时分,谢振华率军前指刚到新丰镇不久,就接到88师在四顾桥毙俘小股敌人的战报。谢振华判断,这可能引起敌人的警觉,进而发觉我军行动意图。思索片刻,他对参谋长夏光等人说:“我们要以快制快,迅速贴近敌人,发挥近战、夜战的特长,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谢振华又补充说,尽量不要影响行军速度,另外,为防敌机轰炸,可以错开出发时间和行军路线。

在解放大上海这一大目标的鼓舞下,指战员们士气高昂。到5月14日夜,30军经过4天4夜的长途奔袭,进军多里,全部抵达川沙县城以南的预定地域。

川沙县,是上海浦东市区东出大海的重要门户,而川沙县以东的白龙港则是浦东最便捷的入海口。汤恩伯对川沙、白龙港尤为重视,将其作为浦东三线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以王秉铖的51军为主,配属暂编第8师残部,37军一部及地方交警部队防守;第二道防线是浦东市区,以37军为主,配属交警部队担任防守;第三道防线是高桥地区,亦为浦东核心防御阵地,由汤恩伯的嫡系舒荣12军为主,配属吴淞交警部队坚守。

5月15日凌晨,30军的88师、89师出发,像两只铁钳,从东西两面向川沙攻击前进。守敌猝不及防,不到5小时,近千名敌军就被干净利索地消灭了。

谢振华继续命令部队,分割包围敌人。此时已是16日凌晨2时,谢振华等人依旧毫无睡意。凌晨3时,谢振华代表军前指再次重新调配兵力:对敌51军及暂编第8师展开攻击:90师团接替川沙南北防线,向西北阻击敌37军;89师全部投入分割包围敌51军;88师团由二九港向三九港、白龙港方向实施攻击。

16日上午10时,30军各团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敌发起猛烈攻击,逐步压缩敌人。敌人企图撕开一个口子,杀出重围。到当晚9时许,30军的炮兵团克服雨后路滑、河川难行等困难终于赶上来了。谢振华迅速调整各师部署,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再次对敌发起攻击。顿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激战一小时,我军攻占了敌人的军部……

被俘的敌51军中将军长王秉铖嘀咕,多里路,又是雨天,我还以为你们至少要两三天才能赶来,没想到你们来得这样迅猛,而且当天夜里就打了起来……

5月20日,31军投入战斗,准备与30军一起并肩作战,攻克高桥。一周后,上海获得完全解放。5月29日傍晚,《祝上海解放》的新华社社论,通过红色电波传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百年华诞,谨以此文,纪念爷爷!

作者系谢振华少将孙女谢圣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