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威信五年砥砺奋进谱写高质量跨越发展新
2022/8/30 来源:不详会议现场龚龙摄
记者从6月9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威信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获悉,威信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威信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其艰难,但成效又极为显著的五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县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笃定决战决胜之志、铆足敢拼敢闯之劲,砥砺奋进、阔步前行,迎难而上、勇毅奋斗,干成了一批开创性、标志性、全局性的大事要事,胜利完成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老区大地展现出赶超跨越、日新月异、华丽蝶变的精彩画卷。
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
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硬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尽锐出战、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使命,实现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连续两年排在全省第一等次,脱贫普查高质量通过验收,镌刻了老区人民战胜绝对贫困的历史“丰碑”。现行标准下户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80个贫困村整体出列。1.6万户贫困群众依托转移就业和产业扶持实现增收,5.3万人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所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村组公路硬化率达58.2%。对2.4万户危房加以改造,23个集中安置点全面建成,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坚持把汇聚各方力量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万名干部职工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出硕果,省市多家单位倾情帮扶,共同铺就了威信的脱贫路、希望路。探索建立了个村(居)民发展议事委员会,脱贫摘帽验收认可度达96%。
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年完成66.83亿元,较年翻一番、在全省排名上升7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收官之年增速达到2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1%;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二五”末的1.4倍和1.6倍。按照“红色文化、绿色食品、彩色风光、特色养殖”工作思路,推动产业重构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8.1:24:57.9。采取“抓基地、推示范,抓龙头、塑品牌,抓机制、增效益”的措施,以方竹、生猪为主导的“1+N”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种植方竹54.2万亩,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82个,双河偏岩、旧城马鞍生猪养殖场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建成一批魔芋、猕猴桃、柿子等规模化种植基地,一口气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罗布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二期建成投用。“赤水河金色优食谷”园区一二期竣工运营,新增入园规上企业3家。魔芋深加工、蔬菜冷链物流项目如期建成。水田片区全域旅游开发加速推进。扎西红色小镇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旅游休闲新地标和目的地。“一部手机游云南”威信板块成功上线,“红色引领、绿色发力、多点支撑”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实现迈入高铁高速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实行重大项目处级领导挂包联系,聚力打好“五网”基础设施大会战,五年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做实项目前期,积极主动向上汇报,开历史先河争取到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8.8亿元。成贵高铁、宜毕高速建成通车,叙毕铁路即将完工,威彝高速开工建设;省道S公路提级改造竣工通车,“四好农村路”不断拓展,县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威信一改闭塞历史,构建了通江达海的大交通、畅通无阻的内循环,从曾经的“神经末梢”向如今的“枢纽前沿”大步迈进。回凤水库、桂香沟水库、昌水岩水库等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成投用,“五小水利”工程帮助25万人解决了饮水难问题,成贵高铁牵引变专线等一批重大电力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市民的停水、停电问题。通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光纤入户”“宽带乡村”、4G网络村村覆盖,5G网络稳步推进。
实现城乡面貌华丽蝶变的历史性跨越
坚持县城形象重塑与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红色魅力、绿色活力成为新时代“标签”。以“四还两提”“三禁七清”行动为牵引,铁腕拆违拆旧25万平方米,狠下决心清除了一大批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瘴痼疾”。建成扎西大道、胜利大道、长征路复线等交通“主动脉”,打通了一条条城市“断头路”,改造了城区上万户“老旧房”,公园绿地、景观步道赏心悦目,集贸市场、洗手设施、卫生公厕遍布全城,街区点亮了、形象靓丽了、文化厚重了、城市活跃了、市民满意了,绘就了一幅“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的美丽画卷。威信在全省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全市城市更新现场会专门在扎西召开。扎西红色小镇成为威信最热闹的网红“打卡地”。成功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在全省综合考核中排名前20位。市政功能“捉襟见肘”、城市形象“惨不忍睹”状况一去不复返,城镇化率提高到42%。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60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3个。全力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考核中位列第28名,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
实现生态文明换挡提级的历史性跨越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下决心拆、花力气建、网格化管、高标准推”的思路,全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两年行动计划”“五年发展规划”;以“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8座小水电站清退整治率先完成,全力拆除流域内临河、跨河建筑物5.3万平方米,所有煤矿全部关闭退出,砂石料厂关闭退出54个、生态修复26个。扎西河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县城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通水试运行,乡镇垃圾热解站、污水处理厂、行政村公厕实现全覆盖,改造卫生户厕2.3万座,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置“一中心两站点”项目加快推进;“三有五不”责任落实到位,以最严的举措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令;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破题,百里“生态长廊·赤水彩带”基本成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
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间民生投入达亿元。教育改革迈出坚实步伐,一中平桥校区历经6年艰辛全面建成,引进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探索推进。二中教学楼、民族中学等92所中小学校建成投用,全县新建扩建校舍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三中建设加快推进,力争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23.4、8.8、34.6个百分点。全面实施健康威信战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复核验收,医院、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10个乡镇卫生院、84个村级卫生室达到标准化水平,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联防联控”“网格化”措施构筑了“铜墙铁壁”,抗疫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进入国家评审阶段。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历时12年的殡葬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改革活力持续释放,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有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项目引进数、落地率创历史之最,“八方宾朋”喜聚红城扎西。
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思想大讨论、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以思想洗礼汇聚发展正能量。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完成个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创建省级示范点3个,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2个。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脱贫攻坚一线、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选拔任用干部名。村干部待遇大幅提高,乡镇、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全面完成,开展“五面红旗村”“五星工作队”“五好议事会”评选表扬,推动基层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村集体经济实现从零突破到全覆盖的历史跨越,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多频次开展科级以上干部警示教育,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累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人次、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7人,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云南网记者谢毅通讯员曾雪梅鲁丽铁璘琪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