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威信学党史赓续红色基因担使命谋两山

2022/12/4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威信担使命谋“两山”理念新发展

都说乌蒙磅礴,多神奇险峻,然而在昭通市东北麓的群岚叠翠之中,却镶嵌着一颗秀丽而又璀璨的明珠——威信。

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11天,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从此革命的火种植根威信大地。多年来,老区儿女赓续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威信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扎西会议的精神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谋发展、抓落实的具体举措,坚定不移地书写“扩红、增绿、育人、兴城”四张答卷,全力践行“两山”理念,牢牢守住良好生态这条生命线,用绿水青山向建党周年献礼。

威信担使命谋“两山”理念新发展

植一山青翠筑牢绿色屏障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威信县抢抓机遇,高位推动,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在“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的道路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始终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山区脱贫致富的惠民工程来抓,共计完成营造林37万亩、退耕还林33.4万亩,实施赤水河流域陡坡地生态治理亩、退耕还林1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0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围绕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全链条增值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向,按照“红色文化、绿色食品、彩色风光、特色养殖”工作思路,采取“抓基地、推示范,抓龙头、塑品牌,抓机制、增效益”的措施,以方竹、生猪为主导的“1+N”高原特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建成连片方竹基地11个,种植方竹规模达54.2万亩;分别建成猕猴桃、魔芋、蔬菜示范基地1.4万亩、2万亩、亩;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8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最高达万元,双河偏岩、旧城马鞍生猪养殖场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一口气跑出了威信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实实在在做美了“金山”“银山”。

守住土地资源生态红线是加快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威信县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召开近场次群众会、院坝会,制作宣传资料份,认真宣传殡葬改革政策。通过努力,年5月,威信县九龙山生态陵园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用,彻底结束了殡葬改革以来威信无遗体火化、集中治丧和集中安葬条件的历史。殡葬改革为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保障,让“青山白化”成为历史,生态屏障筑得更牢。

威信担使命谋“两山”理念新发展

护一河清水擦亮绿色招牌

威信县地处“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上游,扛起赤水河源头保护治理政治责任重大。威信县委、县政府对赤水河流域威信段保护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度谋划,制定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河长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大赤水河流域治理力度。完成流域内8座小水电站清退整治,拆除流域内临河、跨河建筑物5.3平方米,流域内城镇“两污”设施和行政村公共厕所实现全覆盖;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流域内禁养区禁建区评估调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攻坚行动,补齐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县城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通水试运行,乡镇垃圾热解站、污水处理厂、行政村公厕实现全覆盖,改造卫生户厕2.3万座,为推动赤水河流域高标准保护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为实现流域治理零盲区、全覆盖。威信县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名,落实河道保洁员名。坚决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令,落实管理队伍10人、巡河员人。增殖放流鱼苗12万尾。以“五个引领”为抓手,划定党员责任区个,设置党员示范岗个,组建党员先锋队支,营造“党员带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个村(居)民发展议事委员会作用,按照“不漏一街一巷一河一户”的原则,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广“三有五不”,即:“有整洁的院坝、有规范的花池、有适当的绿植,不乱扔垃圾、不直排粪污、不侵占河道、不违规搭建、不养成陋习”生产生活理念,营造良好的赤水河流域治理保护新风尚。积极开展“磷”污染变“零”污染有磷洗涤用品替换活动,启动流域首批“家乡美”循环利用工作站,深入实施流域河堤治理工程,持续开展“生态长廊·赤水彩带”建设。通过努力,赤水河威信段出水水质已明显得到改善,获得沿河流域群众一致好评,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流域生态美景指日可待。

威信担使命谋“两山”理念新发展

 兴一座红城壮大绿色经济

红色是威信最耀眼的底色,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紧扣“红色扎西·赤水明珠”形象定位,坚持县城形象重塑与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铁腕拆违拆旧2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到42%;建成扎西大道、胜利大道、长征路复线交通“主动脉”,60余个城市公园、小微公园、口袋公园遍布全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1%;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打造国家级文明村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60个;建成扎西红色小镇“一园一馆一区”,将威信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民俗、城镇、景观完美融合,形成“一步一风景、一景一故事、一事一乡愁”格局,成为威信最红的网络“打卡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红色乡愁“承载地”;成功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中,威信县依托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与“绿”(生态资源)、“彩”(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融合,实现与区域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的良性互动。将红色旅游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性与旅游的休闲化、体验化动态融合,凸显红色精神,强化旅游功能,全面催化红色旅游发展的乘数效应,让“红”城旅游产业红火起来,为老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昭通市委、市政府彝良威信现场办公会提出,威信县要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区、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是‘国之大者’”。威信县委书记李沅勇表示,革命老区威信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威信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云南网记者谢毅通讯员宗双凤夏沁铁璘琪杨应厅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