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威信县青翠竹山助发展绿色产业节节高

2023/5/19 来源:不详

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zjdy/220609/10967962.html

  杨珠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巍巍乌蒙山,绵延数百里,村村翻竹浪,寨寨飘笋香。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全县发展万亩”“人均两亩方竹”目标,将方竹作为全县“一县一业”“1+N”高原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打造,让青翠竹山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幅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的美丽画卷。   立足资源禀赋 做竹文章   截至年3月,威信县已建成以方竹为主的竹产业基地56.2万亩,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   一分造,九分管。为全面提升方竹生产发展水平,真正实现“种植规范、管护精细、早见效益”目标,年8月,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积极组建农技服务专家团队,成立县方竹产业发展专家工作室。农业技术工程师围绕方竹优良品种培育、竹林丰产、竹笋加工,采取“集中培训+对点分散交流+现场实践示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从管护流程、管护时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深入基层向群众示范讲解方竹科学管护技术,进一步为群众有序抓好方竹管护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我们林草局组织了10个技术指导组,每逢管护期都要到各个乡镇去指导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方竹管护,采取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现场督促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掌握科学的方竹管护方法,使方竹提早2年或者3年达到初产期,早日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县方竹产业发展专家工作室主任黄维介绍。   建立联结机制 助农增收   走进麟凤镇斑鸠村大汉寨,千亩竹海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一片竹带富一座城。”每年9月中旬,正值方竹笋采收旺季,也是威信兴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最忙碌的时候。鲜笋收购、竹笋加工、成品销售……自年成立至今,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共种植方竹余亩,鼓励户农户将土地流转入股,参与分红,极大提升了农户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积极性。   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农户入股,因地制宜进行低效林改造和方竹新造,组织大量劳动力对方竹进行精心管护……截至目前,麟凤镇的方竹面积已扩至3万余亩,今年预计可采收竹笋余吨,进一步实现了群众增收。   打造竹林美景 融合发展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从扎西镇出发,沿S旧水公路到达水田镇,一路翠竹绵延、郁郁葱葱,为赤水河流域(威信段)交通干道增添了竹生态之韵,构筑了“醉”美竹林风景线。   赤水河流域(威信段)起于扎西镇石坎社区二龙抢宝,覆盖威信县扎西、双河、水田3个乡镇,从水田镇香树村河底流出县境,境内长19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方竹与乔木灌木共生,具有较好的保水固土能力。近年来,威信县因地制宜,发挥方竹资源在生态修复中的天然优势,建设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竹产业基地亩,种植方竹、金竹、白夹竹总株数株,其中方竹株。同时搭配栽植乔、灌、花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色调植物群落,小桥流水、竹屋掩映,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种一片竹,守一片绿水青山;兴一片竹,获一座金山银山。威信县将继续以“一县一业”为统揽,坚持走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大力探索竹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让原生态竹食品产业链、美丽竹林风景线,成为贯彻落实昭通市委、市政府“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要求、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见证。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