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建立五机制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
2023/5/14 来源:不详初期白癜风能治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2.html
今年以来,昭通市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建立动态监测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利益联结、股份合作、志智双扶“五机制”,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民生曲”,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昭通苹果红了。记者谢毅摄 建立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昭通市建立“找政府”APP线上受理和干部走访部门比对线下排查“双轨并行”的常态化监测预警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及时清零。在线上,推广运用“找政府”APP救助平台,引导群众有困难通过APP求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部门快速响应机制,做到及时回应、及时帮助;在线下,整合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采取干部分片包保、网格化排查等方式,逐户逐人研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问题及早发现、及时清零、群众认可满意。截至9月底,通过动态监测,全市累计识别“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户人,已消除风险户人,未消除风险户人已全部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镇雄县以古镇比道角村驻村工作队走访群众。供图 建立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机制,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围绕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坚持以全面提升就业帮扶、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水平为抓手,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强化就业帮扶,提升就业层次,全市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8.38万人,转移就业率92.5%;通过统筹产业基地、蔬菜和食用菌大棚以及周边企业等累计带动4万人就近就业。全力盘活“三块地”,依托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政策,.81万亩已盘活利用.44万亩,盘活率83%,着力发展竹子、花椒、马铃薯、天麻等特色产业。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搬迁群众户档案实行“红黄绿”分类标注,对应“日访、周访、
月访”精细化管理制度,有效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已建成44所学校、33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5个警务室(派出所)、44个便民服务中心、30个就业服务站,安置区市政道路、一水两污、农贸市场、社区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部投用,搬迁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镇雄县欢送外出务工群众。记者谢毅摄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坚持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加快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产业带贫能力。目前,全市成功创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2个(昭阳、彝良)、特色县2个(鲁甸、大关),新认证“三品一标”99个。健全所有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同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绑定、合作社同龙头企业绑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帮扶覆盖到所有农村低收入家庭。目前,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个,累计达到个,其中市级及以上示范社个,规范提升合作社个;全市已有家企业绑定个合作社、个合作社绑定28.17万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双绑”率从年初的57.32%提升到68.67%,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能力逐步增强。
威信县麟凤镇金鸡村千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记者谢毅摄 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
昭通市引导支持村(社区)以土地、林权、生产设备、配套设施、承包服务、劳务派遣等入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公司)+农户”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开展合作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万元,市县两级统筹整合资金万元,按每个村(社区)30万元的标准,对个“薄弱村”进行扶持,确保“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全市平均达到5万元以上。目前,全市“薄弱村”从年初的个减少至个;2个村(社区)中,除个城市社区外,其余个村(社区)有经营性收入达.6万元。
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集体经济辣椒分拣车间。供图 建立志智“双扶”机制,确保技能培训全覆盖
威信县水田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小手拉大手”宣讲活动。供图 昭通市深化拓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扎实开展“感恩奋进、就业帮扶、素质提升、激励引导”四个行动,推动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求发展同频共振,激发广大群众奋斗意志、自强精神,实现低收入人口宣传教育和走访帮扶%覆盖、低收入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覆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覆盖、农村群众激励引导%覆盖。目前,全市印发宣传资料86.06万份,召开招聘和劳务介绍“院坝会”场次,慰问务工人员27.83万人;建成1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个乡镇(街道)实践所、个行政村(社区)实践站;开展就业培训33.94万人次(脱贫劳动力15.52万人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7期5.5万人次。
云南网记者谢毅通讯员张冲